上星期用了信報綜合彼得林治七個投資心得作例子,怎樣加在分析股票和選股方法裏,之後信報有另一篇文章再利用這七個策略來選股,而長期跑嬴恒生指數,不過文中沒有披露選了那些股票。
https://forum.hkej.com/node/139195 沿圖論勢:過去10年有8年跑贏盈富的投資策略
跟據以上資料,可以再保充一下這個策略。
計算公司的估值,不同人有不同的凖則。例如巴菲特十分重視 ROE,以 ROE 作為公司未來增長的估算。又或是有很多想財務自由的 blogger,十分重視派息、週息率。因為他們要求要有穩定現金流,所以會以息率作為入貨準則或抗跌力的保證。還有每次看年報,每間公司也會把自己認為重要的財務比率放在首頁,等投資者留意。例如有些公司會把 NAV 放在第一行,有些會把毛利率, EBITDA,淨現金,etc 放在當眼地方。但我就覺得這些技巧,有時是用來掩飾盈利未合乎預期的方法,把投資者眼光轉移到其他地方上。所以彼得林治不用毛利或盈利,直接用每股盈利 EPS 是有原因的。 因為當投資者買入一隻股票,最關心的應該是這一隻股票每年可以為你帶來多少收益,即每一股每一年賺多少錢。因為這個收益可以用來分派給股東,或是這個實際收益變成企業的內在價值,最終一定會反映在股價裏面。
彼得林治沒有說明他要求 EPS Growth 多少才合理,但信報用了每股盈利增長(EPS)大於或等於15% ,但不能高於30%。
我覺得在現實情況這個選擇是合理的,因為低過 15% 增長表示公司的競增力普通。如果每年有 15% 穩定增長,企業也比較容易把營運各方面管理妥當和制定長遠發展。反而太高是有問題,因為高增長是很難維持,也可能會造成股價大上大落。要維持每年盈利增長,不外乎四種方向;
- 第一是提高産品定價,
- 第二是増加銷量 (産量),
- 第三是增加收入來源,
- 第四是降低生產成本。
但成本不可能每年不斷減低,而增加收入來源也未心可以每年做到,所以持續增長主要靠加價和増加銷量。每年 15% 增長,即每年產品加價 7-8%,再加上產量增加 7-8% 或是加價 5%,産量增加 10% 如似類推便可以達到。現在每年通脹大約是 1-3%,所以無論是什麼産品或服務,如果每年加價 10% 以上,基本上消費者是很難接受。所以加價同時便會影響銷量,最後可能得不償失。因此如果企業要維持 30% 增長以上,難度便更加高。
這說明了為何我對 2382 或 0175 每年持續 40-50% 增長十分保留,因為行業競爭大,大幅加價是沒有可能,而增加産量是要增加資本開資,不是説做便可以做得到。例如吉利今年大幅增長是因為母公司注入了一間新工廠,另到可應付銷量增加,但不可能下一年又再注入另一間吧? 還有其他營運、銷售、物流、售後服務,等問題,不是一步便可到位。
不過有些科技股 e.g 700 或某些行業 e.g 某些藥業股便不同。增加銷量,不一定要大幅增加資本開資,因為可能前期開資已足夠支持未來增長。所以我們對一隻股票能否持續增長,一定要分析每一間企業的增長來源,不能以為所有企業也能無止境地增長。
至於債務與股東權益比率低於或等於25%,我是用經營活動之現金流量看企業的現金流,但信報用了債務與股東權益比率,我覺得用這個比率和現金流不一定有正面關係,企業負債低不一定現金充足,而股東權益比債務多也不一定股東權益裏現金比例大,所以還是看現金流比較準確。
信報用現時的市盈率低於過去5年平均數,我也是計企業五年 P/E 高低和平均數估計股值,當然大前提是要企業業務不可倒退,就算不增長,最少也要持平。因為如果企業業務倒退,市場給予企業 P/E 區間也會改變,通常要修正向下移,所以一定會低過過去平均數。如果沒考慮其他因素,以為低過平均就是便易,便會陷入了價值陷阱。還有盈利不穩定或沒有盈利的企業是不可用 P/E 計股值,便只有用 P/B、息率、EBITDA、etc 來估算。
彼得林治還有其他有用的見地,下次再續。
組合星期五以 $7.20 買入 3000股 0981 中芯國際;$6.86 再買入 2000股 1766 中國中車和 $13.94 買入 2500股 太古B。
( 權益披露 : 筆者現在持有或將來會持有以上股票 )
理念上是不錯, 也相信大部分已看過不少股票投資的讀者都記得這一些理念.
回覆刪除但實際運作其實是很困難的. 局外人如何可以容易估計一間公司的未來增長率? 還有, 更大的問題是, 即使給我找到一間我懂得估算增長率的公司, 大部分時間, 這一些公司價值已在股價上反映了.
這一系列問題我一直都在思考, 希望隨著時間,經驗增加, 可以有更深入的看法.
謝謝你的回覆,其實我不是介紹彼得林治的理念。我是通過他去解釋我現在選股的方法。看不出我用的股票分析方法正是朝這個方向去實行麼?現在組合裏有些股票也是持續增長,但現價偏低,eg 257, 270, 1099, 1666, etc。我計算的還有很多,只要花時間去計便可以找到。當然我們確定不到未來增長率,但通過以前的增長率和最新業績,可以估計到。我看不出為何會計算不到。如有問題,可參詳一下。
刪除不是說計算不到, 而是準確預測將來, 難度是很大.
回覆刪除'通過以前的增長率和最新業績,可以估計到' ---這的確是可用來做粗略的估計. 看行業吧,如果是供電, 公路收費, 收租等, 應該可以做出不錯的估計. 不過, 市場上有很多公司, 會突然開拓一些新業務, 或新產品, 這一些情況, 過去的年報當然不能用上了.
計算到的, 應該是來自peter lynch所說的stalwart (大型, 穩定性公司)
其實投資從不需要準確計算,所有估值既然是'估',何來精凖可言。而且沒有一種估值 model 可用在所有公司。同一行業,不同公司,也不一定用同一估值方法。
刪除文中已説明只有穏定盈利增長的公司才可用這方法,而組合裏用這方法估值的公司沒有你提及的行業,也不一定是大型公司。供電,公路收費和收租反而會用其他方法估值,不一定用 EPS Growth。
你舉例新業務或新產品的公司可用其他 model 估值,例如柝收入、成本,當然複雜些,問題是有沒有這個需要。
所有投資大師也建議投資者投資自己熟悉的公司,如果不懂計算這些公司估值,何必要勉強自己投資在這些公司。
無忌兄,
回覆刪除一連看了幾篇投資理念的文章,獲益良多。看書本是就是學習理念,你的文章把理念應用在港,加上自己的體驗和心得,實在得值得細味。我自己的買股時機也是以過往市盈做估值。之前買315數碼通是他業績公佈前,業績公佈後股價大跌,這就是你文章提到的價值陷阱。
另外,信報第6點,現時經營利潤低於3年平均1.2倍收上。這點我不太明白。經營利潤不是越高越好嗎?為什應他要求低於呢?謝謝。
你的回覆其實講中了很多我的想法或經驗。
刪除我最初也有寫一些這些理念,但後來停了,因為這些理念網上有太多資訊,而花時間去寫其實沒有什麼得着,所以就停了。之後才再嘗試現在的模式,只以業績主導分析股票和買入賣出時機。不過文章可能比較悶和冇咩趣味性。
這樣的做法其實來自巴菲特,佢話佢每日要閲讀大量公司年報去找出好公司,不用看報價機。這個理念好多人講,但怎樣做到好似冇咩見到。
所以你提到業績前買入315,用過往市盈率做估值買入當然沒有問題,但當業績一出,達不到自己預期,便要第一時間賣出,但如果合符自己預期便繼續持有,這便是用業績主導的方法。
始終沒有100%成功的方法,但以我經驗歴史市盈率已經是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方法,因為所有估值方法一定要對應得到市場給予的價格才有用。
至於信報第6點,我想係彼得林治用1-5點找到了好公司,然後佢用第6-7點作為準則去找出買入時機。估計佢嘅假設係好公司好多時會有一兩季業績做得差,而盈利一時倒退就是買入好股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