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6日星期日

怎樣分析股票 (2) 彼得林治 Peter Lynch




在 blog 裏所用的分析股票和選股方法,其實是把不同資訊東拼西湊而成。即是可能閱讀了一本書、上了一課投資班、看了一些雜誌、報章、網上評論,每當發現一樣方法或一個靈感覺得適合自己,便加在系統裏慢慢建立而成。就算到現在也是不斷的增加和更改。

我估計大部份學習投資的散戶也是和我差不多,當然同一本書每一個人看完之後,所感受和得著也是不同,所以所有分享只是我個人見解。如果以書本來說,最多人看的應該是巴菲特和彼得林冶的著作。 其實我沒有太深入鑽研他們的著作,因為上一篇文已經註明,他們所處於的市場和時代跟我們不一樣。所以我會更專注現實市場的運作,但他們的理念也是非常籍得參考。

以下是之前信報一篇文章,概括了彼得林冶的一些投資心得,我將某些元素加在系統裏。

http://www.hkej.com/events/edm/2014/hkej/newsletter/html/edmadv1126.html


一、彼得.林治認為盈利增長(EPS Growth)為主導股價走勢的重要因素,但他同時對一些增長過快的公司存在戒心,擔心這種增長速度將無以為繼,或該行業會吸引大量競爭對手;


造成股價升跌的原因,其實可歸納於二方面; 公司內部增長價值和市場給予的價值。而一間公司內部增長又可分開為盈利增長和資產增值。所以我選擇的股票多數會有盈利增長或資產增長,好像 1666 同仁堂科技或 3898 株洲中車時代。而又會避開一些急速增長的股票,像 2382舜宇光學科技。由其是香港國內市場,一個行業旺盛便吸引更多投資者,最後導致產能過盛,要花幾年時間去産能,行業才回復正常。這些過程基本上不斷發生,只是當一個行業當炒的時候,市場便會有十萬個理由解説今次是不同的。因此我會盡量選擇一些盈利穏定增長的企業。


二、透過觀察市盈率與增長比率(PEG ratio),可發現一些被低估或高估了的股票;而他相信該數值低於1的公司相對吸引;


其實這可簡單看成企業每年的盈利增長率等於市場普遍願意付予的市盈率。例如 0257 光大國際盈利年增長大約 25%,市場接受市盈率大約 25倍,低過 25倍便相對吸引。當然有些股票要跟 EPS Growth 一併考慮,因為市場會用預測市盈率來做股值,但如果偏離多過一年,也是偏離合理價值。


三、一些未被發現的高增長企業應存在較少機構投資者參與買賣;


這一點在香港國內市場是比較難分辨,因為始終香港市場機構投資者佔了大比例。


四、擁有充足現金流的企業,對於其發展及抵禦經濟周期的能力相對較高;


在我的十全十美選股法,加入了現金流就是為了確定企業的現金流充足。但我不會偏向淨現金的公司,因為企業太多現金,如果再加上派息比率低,表示管理管不願把盈利和小股東分享,這些企業反而不值得投資。


五、一些市值較高的企業,往往難以給予投資者太多的投資回報,相反,規模較小的公司的股價爆炸力有時卻相當驚人;


我會避開市值少於二十億的股票,因為多數成交也少,買賣困難。不過又不會刻意避開市值大的企業,雖然市值大的企業通常增長緩慢,所以不適合長期持有,但就十分適合波幅交易。好似 0941 中移動,每年波幅 20-30%,高沽低揸其實不是想像中困難。而且還有像 0700 騰訊,市值大增長也快的企業可供選擇。


六、通過經營利潤率(Operating Margin)的歷史數據,可尋找一些盈利穩定的公司,特別是經濟不景時仍有不俗收入的企業;


除了財務比率,每篇股票分析我還會檢示企業的歴史數據,目的就是要找出一些盈利穩定的公司,也可以知道管理層的營運能力。


七、找到優秀的企業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還須找出合適的投資時機。


這是最後亦都係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我不相信好公司有買貴冇買錯這一套理論,我認為這是大户利用傳媒去吸引散戶接貨的藉口。任何好公司如果在價值偏離的時候買入,都是錯誤的投資; 對於資金的運用和坐貨的心理壓力,也是應該要避免的。

所以每次分析股票之後,一定會計算現價估值是否吸引。最重要是計算有多少上升空間,有沒有足夠值博率才會買入。例如 0823 領展,毫無疑問領展一間好公司,但現價已經超過每股資產淨值,雖然市場憧憬它會賣資產提升每股價值,但上升空間有多少呢? 5%、10%? 如果有研究它每年波幅,它是可以由高位回調 15 至 30%,那麼是否需要那麼心急現價買入?

總括來説,彼得林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投資聖手,現在的投資者有前人的經驗可學習,實在是我們的幸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