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0日星期日

投資回報多少才是合理?


大多數人投資股票,總是希望股票會長升長有,帶來無限的回報。但有多少人會在買入股票之前,了解股票每年的內在增長而帶來多少回報,從而認清股票其實只是一種有限回報的工具。


複息效應


多年前初學投資的時候,大多數的書本也很强調複息效應在投資市場的威力,即是不要少看每年 10-20% 的回報,因為複息效應會將本金在幾年之後以倍數增值。亦正是複息效應,才有主張長期持有股票,等待股票年年升值。

當然巴菲特就是最好的實証,旗下的巴郡從 1964年以來,以每年約 20% 投資回報,另到他擠身成為世界首富三甲。

我時常思考這個問題,20% 看似不甚麼多,為何這麼簡單的道理,除了巴菲特之外,就好像沒有其他人可以持續做得到? 全世界千千萬萬的人說要學習巴菲特 ,要學習價值投資,又有幾多人可以做出相近的回報? 當然,著名的投資大師還有彼得林治和索羅斯,但他們的投資實際回報,沒有像巴菲特一樣長期公開出來,只知某些時段他們的回報也是每年 20多%。


投資的不確定性


雖然有很多股票在這十年增長了很多倍,但多屬事後孔明,十年前是估計不到。例如騰訊,十年前又有多少人洞悉到它今天會成為股王而長揸到現在?  記得同期最多人投資的是內銀股和滙豐,但結果長期持有這些股票到現在就只是原地踏步,或只賺了股息。又正如十年前多數人會選擇投資 Microsoft,而不會投資 Apple,但今天 Apple 股價大幅拋離 Microsoft,當時又有多少人有這長遠的眼光? 

所以其實答案好簡單,我們做不到巴菲特的回報,欠缺的就是遠大的視野,今天回報高的股票,幾年後不一定可以給予同一回報。而要揀選到明日之星,須俱備對不同行業的深入認識,還得加上運氣,才有機會。不過就算我們夠眼光,市場的波動也會動搖我們的決定,最後影響回報效益。


20% 選股法


很多基金會以恒生恉數升幅做標準,比較組合是跑嬴定跑輸大市,但這樣做得不到合理的回報因為這幾年恒生指數只是處於大型上落市,欠缺指標性

而以現實的角度,要求每年回報超過 20% 是不切實際,因為全世界最出色的投資者才可以做到,所以組合每年有 15-20% 回報,已經是很理想的合理目標。當有了目標便要計劃怎樣可以達到,好明顯關鍵在於選股和組合管理。

不過既然要找出持續每年有 20% 回報的股票是那麼困難,而實際香港上市的股票也沒有多少隻可以給矛投資者長期 20% 回報。那麼定立中短期目標,是否會容易一些? 當選擇考慮買入一隻股票,如果目標只是希望最終有 20% 回報,是否會比較容易達到? 這個看似比較低要求的目標,如果可以持續做得到,其實回報便會和巴菲特接近。所以 blog 裏的組合就是嘗試以這目標選股,從而希望組合每年有 15-20% 回報。

依據以上 20%選股的概念,組合會在下星期大約 $5.00 買入 6000股 0857 中石油,希望一年內可升上 $6.00之上,達到回報 20%以上。


( 權益披露 :  筆者現在持有或將來會持有以上股票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